剪纸(岫岩满族剪纸)
2022-07-19 16:24:54  |   发布者:   |   点击: 268
摘要: 流行于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岫岩满族剪纸始于17世纪初满族进入岫岩时,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满族人盛行用挂旗供奉祖先,这种形式促进了剪纸的发展,并进一步演变出窗花、棚花、灯花等多种样式,在满族民间的婚丧嫁娶等习俗活
项目序号:315
项目编号:Ⅶ-16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美术
所属地区:辽宁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
保护单位:岫岩满族自治县文化馆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
  
  流行于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岫岩满族剪纸始于17世纪初满族进入岫岩时,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满族人盛行用挂旗供奉祖先,这种形式促进了剪纸的发展,并进一步演变出窗花、棚花、灯花等多种样式,在满族民间的婚丧嫁娶等习俗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岫岩满族剪纸与当地的社会风习密切结合在一起,遇红事以红纸剪龙凤、“囍”字等以示庆贺,办白事用白纸剪团花、纸幡等以示悼念,赶上年节则剪挂旗窗花或葫芦以烘托喜庆气氛。岫岩满族剪纸浑厚粗犷、古朴洗练,造型夸张奇特,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又保持着满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岫岩农家妇女刘吉英、赵秀芝等都是岫岩剪纸创作高手,她们剪制的《千蝶图》、《狮子戏绣球》、《戏虎图》等传统样式作品堪称岫岩满族剪纸的代表作。
  岫岩满族剪纸在曲折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满汉融合的特征,显示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较高的民间美术研究价值。目前由于老一辈艺人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又缺乏学习传承的兴趣,岫岩满族剪纸日趋衰微,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进一步加强保护。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