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庄河剪纸)
2022-07-19 16:24:16  |   发布者:   |   点击: 242
摘要: 庄河剪纸是在辽东半岛南端庄河市一带世代相传的民俗艺术,据考证,这种艺术形式明清时期已在当地流行,至清末民初达到兴盛。20世纪中叶以来,庄河剪纸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项目序号:315
项目编号:Ⅶ-16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美术
所属地区:辽宁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庄河市
保护单位:庄河市文化与传媒中心(庄河市图书馆、庄河市文化馆、庄河市博物馆、庄河市报社、庄河市广播电视台、庄河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庄河市
  
  庄河剪纸是在辽东半岛南端庄河市一带世代相传的民俗艺术,据考证,这种艺术形式明清时期已在当地流行,至清末民初达到兴盛。20世纪中叶以来,庄河剪纸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庄河剪纸题材广泛,构思别致,它采用了一直在当地流行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多种与民俗生活结合紧密的丰富样式。其中的窗花、墙花可以点缀居家环境,烘托喜庆气氛,礼花是寿诞、婚嫁等人生礼俗活动的重要装饰品,灯花则可用于装饰各种节庆花灯。庄河剪纸古色古香,夸张生动,黑白关系和繁简处理十分讲究,剪刻技巧和刀味剪纸技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准,代表性作品有《麒麟送子》、《老鼠娶亲》、《抓髻娃娃》、《鲤鱼戏莲》、《喜鹊登梅》、《莲子图》、《龙凤呈祥》、《马上封侯》、《花瓶》等。
  庄河剪纸既体现出传统民间文化的共性,又显示出独特的地域风格,保持了相对完整的传统韵味,具有重要的民俗学和民间美术研究价值。目前由于传统民俗日渐淡出现代社会生活,庄河剪纸的生存发展空间不断缩小,后继乏人,仅有的二十余位善剪者也已是七八十岁高龄。庄河剪纸濒临失传,亟待抢救。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