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
2022-07-18 17:23:45  |   发布者:   |   点击: 168
摘要: 下关沱茶是有悠久历史的一种紧压茶,因创制于云南省大理市下关,故名“下关沱茶”。下关沱茶是白族人民创造的十分典型的传统技艺,它由明代的“团茶”演变而来,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作为基本原料,经拼配、筛分、拣剔、半制品拼配、称
项目序号:935
项目编号:Ⅷ-152
公布时间:2011(第三批)
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云南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保护单位: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下关沱茶是有悠久历史的一种紧压茶,因创制于云南省大理市下关,故名“下关沱茶”。下关沱茶是白族人民创造的十分典型的传统技艺,它由明代的“团茶”演变而来,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作为基本原料,经拼配、筛分、拣剔、半制品拼配、称量、蒸揉、压制成型、干燥、包装等十余道工艺制作而成,多为手工操作,蕴含着丰富的具有地区特征的技术知识。
  云南下关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整个云南地区空气湿润,四季温和,日照时间长,适于茶叶生长。沱茶历史悠久,明代谢肇淛的《滇略》一书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为沱茶的早期形式。1902年,大理喜洲白族商帮永昌祥在下关开设家茶叶精制加工厂,加工紧茶和饼茶,标志着沱茶工艺的诞生。
  沱茶生产是一门特殊的技艺,百余年来,白族人民用这种技艺生产的产品曾经通过的“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滇西北、西藏和四川等地,满足了各族人民的生活需要,特别在藏胞中影响极大,在一百多年来的各民族友好往来中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