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
2022-07-16 10:08:26  |   发布者:   |   点击: 580
摘要: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临沧市临翔区的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青华村、忙令村、勐旺村、勐准村、后寨村、忙巩村等村寨。制作象脚鼓的历史约五百多年。
项目序号:907
项目编号:Ⅷ-124
公布时间:2011(第三批)
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云南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
保护单位:临沧市临翔区文化馆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临沧市临翔区的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青华村、忙令村、勐旺村、勐准村、后寨村、忙巩村等村寨。制作象脚鼓的历史约五百多年。擅长制作象脚鼓的民间艺人近20人,其中代表性人物有忙畔街道办事处青华村的俸传诗等人。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体现了象脚鼓发明初期的图腾崇拜。白象是傣家的吉祥物,傣家人将传达吉祥声音的鼓制成白象腿一样形状的象脚鼓,是傣族追求真善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物证。临翔区傣族在泼水节、关门节(千灯节)、开门节、立幡杆节等民俗活动中都少不了象脚鼓。
  象脚鼓是神圣的,象脚鼓在傣族地区的广泛应用,已成为傣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象脚鼓制作技艺蕴含着傣族文化深厚广博的内容,其技艺与泰国、缅甸、老挝等的傣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与西双版纳、德宏等地的傣族历史文化有直接渊源。临翔区傣族象脚鼓有鲜明的特色:突出中小型;注重轻便型;体现地域实用型。临翔区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它以顽强的艺术生命力传承发展至今,对中缅边境地区的傣族有较大影响。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