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羊皮鞣制工艺
2022-07-16 09:41:54  |   发布者:   |   点击: 1375
摘要: 交城滩羊皮是山西省交城县加工鞣制的名贵裘皮品种,因以陕甘宁和青海地区戈壁滩的滩羊皮为原料而得名。滩羊皮鞣制起源于明代中叶,1937年日寇侵犯华北时因遭破坏而停产,前后达四百余年。
项目序号:894
项目编号:Ⅷ-111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山西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交城县
保护单位:交城县义泉泰皮业有限公司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交城县

       交城滩羊皮是山西省交城县加工鞣制的名贵裘皮品种,因以陕甘宁和青海地区戈壁滩的滩羊皮为原料而得名。滩羊皮鞣制起源于明代中叶,1937年日寇侵犯华北时因遭破坏而停产,前后达四百余年。
  交城滩羊皮的鞣制技艺较为复杂,完全依靠手工操作,有洗、泡、晒、铲、钉、鞣、吊、压、裁、缝等20道工序,鞣制过程中需加入黄糜(和黍同类的谷物)、皮硝、皂角等辅料。生产出的成品精美绝伦,价格昂贵。
  交城滩羊皮质地细润轻柔,洁白如雪,光泽如玉,毛穗自然弯曲,有的弯曲多达九道。用它制作的男女冬装,轻柔暖和,美观大方,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滩羊毛纤维细长均匀,绒毛轻柔蓬松,富有弹性,也是制作毛毯、披肩、围脖、毛衫等的原料。交城滩羊皮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驰名世界,在欧美,妇女冬季的服装常以它为材料,显得雍容华贵,时髦而得体。
  20世纪80年代,交城毛皮厂破产。现在交城县从事滩羊皮鞣制的老技工年龄最小者已近七旬,这项工艺后继乏人,濒临失传,对其进行抢救和保护已迫在眉睫。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