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技艺(自贡扎染技艺)
2022-07-12 15:52:51  |   发布者:   |   点击: 438
摘要: 四川省自贡市的白族扎染技艺流传于巴蜀地区,它起源于秦汉时期,至唐代得到普遍运用,称为“绞缬”。自贡扎染最早采用纯棉制作,发展至今,棉、麻、丝、缎等各类织物和皮革均可制作。
项目序号:376
项目编号:Ⅷ-26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四川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自贡市
保护单位:自贡市扎染工艺有限公司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自贡市

       四川省自贡市的白族扎染技艺流传于巴蜀地区,它起源于秦汉时期,至唐代得到普遍运用,称为“绞缬”。自贡扎染最早采用纯棉制作,发展至今,棉、麻、丝、缎等各类织物和皮革均可制作。
  自贡扎染以古代传统工艺为基础,经历代民间工匠不断探索和总结,整理出绞、缝、扎、捆、撮、叠、缚、夹等数十种扎染手法,形成一套独特的制作技艺。染色也从单色的简单浸染演变成复色的多次浸染,制成的扎染品色彩斑斓,扎痕耐久,纹样从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分布,显示出奇异的艺术效果。自贡扎染以针代笔,扎缬染色,使几何图案及包括人物、动物、花鸟、书法等在内的写意图案若隐若现地呈显在扎染品上,手法出神入化,极具地方特色。
  随着社会的变迁,纺织印花的机械化生产得到普及,大大冲击了手工印染行业。在此情况下,自贡扎染技艺逐渐失去生存和发展空间,艺人大量减少,生产实践陷于停滞,现已处于濒危状态,如不及时加以抢救,势必迅速走向消亡。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