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专访
传世之美,方兴未艾--玉石雕刻大师周玉强
2021-04-26 11:19:04  |   发布者:   |   点击: 38191
摘要: 周玉强,80后,湖南长沙人,毕业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先后师承玉雕大师蒋喜老师和杨曦老师,江苏省玉雕大师、玉石鉴赏家、玉雕师、设计师、于2016年创立个人工作室(品石玉雕工作室)。通过多年的潜心修学及创作,所创作品多次

传世之美,往往来自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千余年前宋代杜绾《云林石谱·品石》:“建康府有石三块,颇雄伟。有岩洞险怪,色稍苍翠,遍产竹木,茂郁可观。石罅中有六朝唐宁诸公刻字,谓之品石。”一直以来周玉强都秉承着“借古人之雅兴,待今日之骚客。”的玉石创作理念,并开启了一场以玉石之美续写东方文化潮流的守艺之旅。

1.jpg

                          作品赏析

由新一代玉石手艺人周玉强创立了东方文化玉石品牌“品石”。“品石”的诞生源于文化的传承,更源于那颗精益求精的匠心。一锤一击,东方文化在玉石中,寻找到不惧时光浸染的栖息地,一琢一磨,玉石在东方文化的滋养下,生出历久弥香的艺术感,古典风韵与现代设计相融古法技艺与当代工艺同行,交织出国创的肌理,这是守艺人与时间达成的默契,从文化中来,到生活里去,不止于流行,自成国创流派,以东方理想,成就世界梦想,是东方文化生生不息的动力,也是“品石”,作为东方文化玉石品牌的使命。

2.jpg

                              作品赏析

西晋傅咸《玉赋》说:“当其潜光荆野,抱璞未理,众视之以为石、独见知于卞子”。一方和氏璧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而成就它的是一位叫做卞和的古代玉石工匠,“卞和泣玉”的典故有他而来,玉石的形成需要上亿年的时间,并且每一块玉料都是的,每一块玉料都弥足珍贵,古语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清代乾隆皇帝用“画图岁久或堙灭,重器千秋难败毁”的诗句,来赞美玉之珍贵,古人常用玉比喻君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也常用玉来比喻男女之情,“有玉微凉,是为樱琅”。中国的玉文化要追溯到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古至今有关于玉的故事贯穿着中国发展的整个历史,而玉石雕刻,这种中国人独有的雕刻技艺也伴随着朝代的更迭渊远流长,时至今日,我们的雕刻技艺传承人在古法雕刻技艺的基础上辅以现代科技把这项宝贵的雕刻技艺发扬光大。

玉石的形成需要上亿年的时间,并且每一块玉料都是的,所以玉石是不可再生资源,每一块玉料都弥足珍贵,古语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块好的玉料不仅要肯被人挖掘,更需要遇到一个懂得赏识他的人,帮助它传达思想与感情,这样方能“才美外现”,而周玉强大师就是玉石的“伯乐”。

3.jpg

                            作品赏析

周玉强,80后,湖南长沙人,毕业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先后师承玉雕大师蒋喜老师和杨曦老师,江苏省玉雕大师、玉石鉴赏家、玉雕师、设计师、于2016年创立个人工作室(品石玉雕工作室)。通过多年的潜心修学及创作,所创作品多次获得行业内大奖,受到众多收藏家和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4.jpg

                                作品赏析

周老师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并且对于绘画方面颇有天赋,尤其对于热衷于对石头以及传统文化的的钻研,这段儿时经历为他日后的玉雕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长大后的他凭借优益的成绩考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在校期间周玉强更加苦心的钻研与学习玉石与中国传统文化,这段学习经历成为他日后创作思想的泉源。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大学毕业后的周玉强跟随玉雕大师蒋喜老师,专心研习仿古玉雕,三年后他的玉雕技艺更加精深,之后又师承玉雕大师杨曦老师,跟随两位名师学习的这段经历使得他对于玉雕的技与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体会,大受启发与感染。后来周玉强于2016年创立了东方文化玉石品牌,“品石”玉石。从此开启了一场以玉石之美续写东方文化潮流的守艺之旅,多年来他的玉石创作一直秉承着因材施艺,精益求精,力求艺与工的完美结合。

6.jpg

                        作品赏析

在周老师的众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周老师极其喜爱雕刻人物,动物,山水等,在他的每一件作品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到极具自然之美的特点,重峦叠嶂的山峰处静立着一簇簇美丽的宝石,晨曦初照,就像几位哲人,抚琴弹曲,颇有自然韵味。

从事玉雕工作,技艺当然是最根本的,可是他们的工作也是异常辛苦的,即要把一整块大的原石切割成需要的模样,这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而在切料时,会有大量的粉尘弥漫在空气中,又伴有强烈的刺耳噪声和强光照射,这样一工作就是一整天,而周老师告诉我:“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寒冬时节。因为玉石加工过程中由于需要加入大量的冷水来冲刷,即使寒冷刺骨,也要整天赤手接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玉石加工的质量,玉石雕刻时同样需要冷水,因为雕刻手柄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滴水就会对玉石产生伤害,有可能就会出现崩口,所以必须要用冷水对玉石降温,才可以顺利完成一件玉石精品。”

古人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周老师喜欢在他的作品里表现出自然之美,人与自然,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情于人物,寄情于自然,这中国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文化传承。其技法体现在坚持技与艺的呈现,完全有原料决定,坚持技为艺服务的原则,坚持少即是多的原则,阴刻、浅浮雕、高浮雕、立体雕、虚实结合,这些都只是手段,是属于技的范畴,而玉石雕刻要脱离“技”的围墙向着更高层次的“艺”去追求。这样才能根据玉料本身的特质,因材施艺,创作出更贴近自然,极具个性,极富感染力的作品。

5.jpg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一件玉器从选料打磨到雕刻成型,要经历选料、剥皮、设计、粗雕、细雕、修整和抛光等工序。一切的工作只要有一点失误便前功尽弃,这其中的艰辛也只有玉雕真正的参与者才能体会。中国历史上先有“卞和泣玉”的故事,后有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和氏璧的“价值连城”早已震铄古今,但谁又知道这其中有多少工匠为此付出巨大的艰辛和汗水,才有了后来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可歌可泣。

玉石雕刻这项古老的传承技艺,历经万年的岁月变迁,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体现,历经多年的积累,肖畅大师厚积薄发,创作出越来越多的作品,让我们跟随肖畅大师的脚步,读懂他更多的作品所传达出的思想,探索他作品体现出的意境,更好的利用玉雕来传播中国文化,他积极参加艺术文化各项活动,集众家之所长,精益求精,将中国的玉雕技艺发扬光大。

01.jpg

周玉强敢创当先,深耕生活美学,并不断洞察时尚趋势,让国创臻品在时光中得以流传。情寄玉石,把美好祝福,传递给每一位挚爱的人,用东方福韵,诠释生活向往。用中华文化,连接世界经纬。以守艺,传递心意,以国创,走向世界。让情谊隽永长存,东方文化折桂飘香。国创臻品,挚爱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