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专访
品为灵,格为魂——玉雕匠人许建新的雕琢之道
2021-03-27 10:58:57  |   发布者:   |   点击: 40156
摘要: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种类之一。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此过程称为玉雕。工艺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艺品。中国历史悠久的玉文化,让国人乃至世人对玉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每一个爱玉之人都对玉有着深入骨髓的情结。一块好玉,带给人各种美好而幸福的心理暗示和吉祥寓意,因玉结缘的佳话也层出不穷,玉本身的美的它所蕴含的美意也让每一个爱玉之人不舍和珍惜。

1.jpg

一块好玉的标准是:“不干,不涩,不裂,细腻无贼亮之光,莹而无暇者,美玉也。”如果形容一个人的话,即为君子,君子与人交往,相互之间是润滑的,通畅的高兴的,没有贼亮之光,玉的温润柔和是一种不伤人的光泽,而不是贼亮刺眼的,所以和人相处应该是舒服的,没有正面冲突的。所以好玉的“不干,不涩,不裂”,形容做人确实恰如其分。许建新对玉的品性执着,也一直赋予在自己的生活中。

2.jpg

许建新,男,1984年出生于工艺美术之乡福建莆田。受当地艺术环境影响,自幼对绘画等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1999年开始进入玉石行业,在手艺人师傅的带领下学习传统工艺美术雕刻技艺,期间多次经过玉雕前辈的指导,对个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6年,他创办个人玉雕工作室——承豊玉雕工作室,擅长仿古、人物、花鸟、动物等题材雕刻。多年来创作出众多作品,深得业内人士赞赏和收藏家爱好者一致好评。

一块石头,经过雕刻师的透视构思,一番精雕细琢,赋予它活灵活现的灵魂与生命,这就是艺术。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经过艺术加工、升值千百倍,这就是技巧。这些作品的成功,除了雕刻师扎实的基本功,就是他们心中的那份信仰。许建新的作品把感情与艺术升华,渗透进每一处琢痕之间,有很高的艺术品位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3.jpg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这“状元”,却不是那么好当。台上一分钟,台下必定是十年功,精彩的表演或作品的背后一定是长年累月的磨练。尤其是手工艺者,要让手活儿好,除却时间上的累积,更需要工艺上的精进。他们布满干涸皱纹的双手这一次次的工作中,逐渐粗糙,起茧。外表光鲜的玉雕师亦是如此。

4.jpg

许建新回忆自己的雕琢过程中,许多时候作品眼看就要完成了,却在关键部位出现了崩口断裂,无法修复,瞬间回到解放前!这种情况只能自认倒霉,重新改型了。玉器加工过程工序繁多复杂,抛光是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为重要的工序,这项工作完成后玉器才能呈现出该有的温润光泽。他说:“作为一名雕玉人,不仅能在雕琢中持之以恒发现乐趣,也要承受各种瞬间的绝望,心理素质需要很强大。”

5.jpg

长久与玉雕为伍,让许建新也越来越喜欢思考一个问题,玉雕到底雕刻的是什么。几千年来蔓延继承,开阔创新,一辈旧人换新人。玉雕是包罗万象的绝妙艺术,时至今日,传统与潮流的碰撞,使得玉雕大放异彩,闻名于世界。 《道德经》云:“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 何为美?老子说美是一种观念,大自然就是最美的,不加修饰,淳朴天然。在玉雕中有一种题材就好似国画中的大写意,只求神似,不求形似。

玉雕,注重艺术修养和审美,更注重技艺和基础。对于玉雕技艺,许建新一直觉得在这条路上需要创新,但创新并不代表着没有灵魂和精神。他主张创新不但需要技艺的创新,也需要灵魂上极大的契合。